新闻 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圆满落幕,本次赛事汇聚全国2700多所高校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共有640件和643件作品分别入围主体赛和“人工智能+”专项赛终审决赛。由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组织推荐,人工智能学院陈禹伶等教师指导,人工智能学院与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学生共同参与的项目“智医先锋——AI辅助食管早癌诊断系统”凭借扎实的技术创新、突出的应用价值和精彩的现场表现,在国赛现场终审决赛中荣获“人工智能+”应用赛全国二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本次获奖,也是学校迄今为止在全国三大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国创赛”)中斩获的最高级别奖项。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领域的顶级赛事。本届“挑战杯”首次设立“人工智能+”专项赛道,旨在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培养一批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熟悉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该赛事不仅是检验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窗口,更是锤炼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载体。此次参赛既是对我校“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发展成果的展示,也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产学研用融合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对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党政的高度重视和系统谋划,也得益于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构建的“分层培育、精准赋能、全程护航”竞赛项目培育体系。长期以来,学院始终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抓手持续发力,从项目挖掘、导师匹配、技术打磨到赛前演练,提供全链条、专业化指导服务。全体双创指导教师深耕细作,在技术攻关、方案优化、答辩技巧等方面给予项目团队悉心指导;项目团队成员日夜奋战,在数据采集、模型研发、系统测试等环节精益求精,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本次获奖项目在陈禹伶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聚焦食管早癌诊断临床痛点,构建多模态内镜数据集,研发多尺度U型去模糊网络和MS-GFFE病灶分割模块,实现了早癌诊断精准性与效率的双重提升。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学校长期以来在学科竞赛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持续积淀。全球校园AI算法精英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赛事均为学校不断完善竞赛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优质项目储备,在各类高水平赛事中屡创佳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整装启航,在2025年我们收获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省赛金奖并入围国赛,更收获了“挑战杯”国赛现场专项赛终审的全国二等奖。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竞赛纳入学校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学科竞赛赋能学生成才,持续优化‘班-院-校-省-国’五级学科竞赛打磨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各二级学院专业交叉协作融合发展,加大优质项目培育和创新人才储备力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打造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成果,力争在各类高水平赛事中再创佳绩。为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注入强劲动力,为培养更多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文:刘雷 审核:马啸、王甫 来源: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